第554章延尉刘可办案难-《三国小驸马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姜靖弄出这个朝廷公议会,最终确定的名单十分有味道,九人名单为姜靖、周氏、万年公主、荀、郭嘉、关羽、庞统、贾诩、周瑜,若无特殊情况,荀、庞统铁定站在姜靖这边,关羽、贾诩是黄巾系多年的盟友,加上姜靖自己这票,已经掌握五票。周氏对外会坚定地站在姜靖这边,郭嘉与姜述知遇之恩,周瑜是姜述的大弟子,若是姜靖有了定议,这三人也不会反对。万年公主是张靖的义母,姜逆远赴美洲以后,与张靖关系十分亲近,即使她想保刘晔,只是区区一票,对最终结果影响不大。

    刘晔跟随姜述左右时间很长,是姜述的重要谋士之一,当时姜述的谋士群体,除了荀留守青州,其余诸人跟刘晔关系都很好。姜靖成立这个公议会,决断刘晔的命运,味道同样很足。若是众人皆依姜靖意见行事,说明姜述嫡系对姜靖无条件支持,若是公然为刘晔说话,将会引起姜靖的高度重视,会寻找机会将相关人从现在的位置上拿下来。若是众人皆想轻纵刘晔,姜靖更会引起重视,这说明姜靖的掌控力很不足,即使刘晔为国家造成巨大损失,姜靖也不会因为刘晔案,与姜述嫡系闹得离心离德,从而失去这帮大佬的支持。当然,其后人员调整时,姜靖会有分寸地逐步调整,让手中掌控的势力逐渐接管这些文武重臣手中的权力。

    因为刘晔的特殊身份,无论是谁审案,也得去向万年公主汇报案情。万年公主向来不上朝,除了给太后请安以外,整日呆在正安宫,处置一些宫内事务。甄姜去职以后,张宁协理六宫,为了保持宫内平衡,分了一部分权力给万年公主,所以正安宫并不冷清,除了来问安的后妃,不时有内侍或女官前来汇报请示。

    刘可是个聪明人,从东宫出来,看天色还早,直接赶往正安宫,准备听听皇后的意见。刘可来到正安宫门前,有位小太监挡住了去路,道:“你是干什么的?可是奉皇后召见?”

    去年宫里刚招来一批小太监,这是大齐立朝以来次招收太监。姜述从现代穿越而来,对太监这个行业看不惯,对自阉行为也感觉不人道,左丰提过数次,都没有放口。姜靖与姜述不同,他认为宫内使用太监是正常的事情。左丰因为内侍年龄偏大,向姜靖提出此事时,姜靖想也没想,就答应下来。但是姜靖提出一个要求,这次征招的太监,原则上招收适龄的天阉。大齐帝国人口无数,符合条件的天阉实在不多,但想凑成百人却不是难事。

    刘可这些年一直外任,回京时皆在皇家别居居住,进宫给何后请安也是去北宫,这些小太监刚来不久,确实不认识刘可。小太监给刘可来了个下马威,刘可既未恼也不上火,笑眯眯地说道:“延尉刘可来给皇后请安。”

    小太监进宫时间不长,平常见的多是宫中后妃,青年男子来得极少,除了姜靖就是间或有些皇子前来请安,见的大人物多了,心态摆得很高,听刘可报的职务不太熟悉,报出的姓氏又与皇家无关,轻蔑地笑笑,道:“对不起,皇后正在里面商议大事。今日谁都不见。请回吧!”

    说完小太监再不理睬,转身回到门旁昂站立,刘可又是好笑又是生气,哭笑不得,忍着气说道:“这位小公公,你大概没有听清,我是廷尉刘可。”

    汉代称呼宦官不叫公公或太监,有执事的太监称为常侍,没有执事的太监称为宦官,姜述先明公公这个名词,内侍们感觉不好听,后来姜述听说了这事,不再这样称呼,但是这个名词却流传出去,变成一个偏贬义词,太监平常甚是忌讳。小太监心里不舒服,嘿嘿冷笑一声,道:“什么?盐尉?真新鲜,竟然还有管盐的校尉,咱没听说过这个官名。请回吧……”

    小太监正在得意洋洋地说着,不防刘可“啪”地一掌打了过来,直打得他一个趔趄,捂着脸蹲了下来,口里嚷道:“快来人啊,有人闯宫……”

    小太监刚嚷出口,四周女卫、内侍、女官现出身形,以为真出了什么事。等到了眼前,见是刘可站在门前,正气冲冲地骂这个小太监。一名中年内侍匆匆忙忙跑上前来,施了一礼,高声喊道:“老奴给乐浪王请安!”接着站起身来,又训斥这个小太监,道:“你这眼是瞎的?不知道这是乐浪王吗?回头我再和你这个小混蛋算账!还不快去照料乐浪王的随从。”说完,又对刘可说道:“王爷,您且稍候,我去给您通传。”
    第(1/3)页